云州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深耕黄花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行走在大同市云州区,处处能感受到黄花产业的活力。云州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集合产业优势及政策优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特”“优”战略,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扩张、产业化运作、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黄花产业成为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特色支撑产业。目前,全区从事黄花种植、加工、购销的市场主体达到218家,从业人数突破2万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200元,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2亿元。
以强化高质量规划设计为要,衔接区镇村。规划设计依托示范区黄花发展特色,聘请专业技术团队多次深入调查研究,研讨黄花产业规划、村实用性规划等多个规划,反复征求并融合各级各部门对示范区未来发展的意见建议,合理选择适合黄花产业未来发展的特色方向和发展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乡村振兴的要求,融入云州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长远设计和系统规划,保证示范区发展有特色,产业有潜力。确保项目建设完成后,示范区能够成为稳健的经济运营体,通过项目带动,全面提升乡村发展实力。
以打造区域性公用品牌为主干,联结产供销。示范区坚持政府引导,有方向、有策略地推动产业、资金、人才、技术多要素向示范区集聚,加快政策创新,政策集成。围绕产业,以黄花产业为主导,建强慧农科技产业园区,壮大市场主体,延伸产业链体,构建起黄花标准种植-精深加工-电商销售-仓储物流-旅游观光-乡村度假的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管护,实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基地+农户”等订单式种植模式,采取“点对点”进行“送科技下乡”田间指导,加快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围绕市场,积极扶持“乡村经纪人”模式,发展壮大经纪人队伍,搭建优质农产品的展销平台,新职业农民的创业平台,打通“产品-经纪人-市场”产销途径,搞活乡村“特”“优”农产品经济。
以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径,融合农文旅。重点围绕“产业体系、功能布局、产品业态、交通联通”开展针对性研究,依托示范区全国最大的黄花火山、晋北桑干风光两大主题文旅区的中转驿站的区位优势,找准发展方向,明确大力发展乡村庭院、主题乡村游;创新发展路径,立足黄花产业发展基础,打破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黄花文化搭桥,开发黄花餐饮文化,以黄花宴为龙头,推进黄花文化科普与乡村体验,推动黄花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持续创新,形成“和美乡村建设典范-坊城新村,黄花电商小镇-唐家堡,民宿示范村-贺店、乡村经纪人农产品聚集区-下榆涧、红色文旅小镇-中高庄、生态低碳乡村-下高庄村、都市农业菜篮子-坨坊村”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游的多元发展格局,擦亮“忘忧云州”乡村旅游品牌,融入全省文旅康养发展大格局,加快建设环京津冀一站式乡村周末休闲度假目的地。
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本,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坚持为农民而建,把乡村资源、生态、文化优势转化为产品、产业优势,引导农户全面参与,全民共享乡村振兴成果。聚焦深层次破解农民参与少、产业带动弱的问题,提出党建引领,龙头企业带动,金融资本赋能,主动链接农户,构建起了入股分红农户获得财产收益+保护价收购保障农户生产性收益+统筹用工增加农户务工性收入+拓宽渠道增加农户销售收入+业态拓展增加农户创业收入+金融创新降低农户融资成本的紧密的联农富农机制,凸显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乡村振兴效力效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