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文件>云州政办发

大同市云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件号:云州政办发〔2023〕5号

大同市云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同市云州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建后管护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 大同市云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2023-03-20 10:55

分享: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直各单位:

《大同市云州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建后管护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大同市云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3月9日

 

 

大同市云州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

试点县项目建后管护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河湖水系生态环境修复,促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建后管护落到实处,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富裕美丽幸福云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城乡统筹,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避免水利工程项目“重建轻管”,建立健全管护长效机制,着力改善全区生态水环境质量。

二、目标要求

全面践行以“河”为贵的工作理念,通过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项目建后管护,按照“区督导考核、乡属地管理”的原则,做到“建设一处、管护一处”,谱写新时代水利项目管护新篇章。

三、实施范围

建后管护的范围为项目实施的范围,主要包括坊城河、西坪河河道50.2公里,两条河道的补水设施设备,以及5个水美乡村节点。

四、管护方案

1、将坊城河、西坪河河道50.2公里,纳入云州区河长制管理范围,落实河长制“河长+河长助理+巡河员”的管护模式,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健全基层巡河队伍。由各乡(镇)政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行政区域内每条河流、每个河段配齐配强专职巡河员,并明确其管辖范围。专职巡河员优先从脱贫户中选聘,以乡镇为单元进行网格化管理,分片包干负责辖区内的河道巡查及监管任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实现对涉河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构建覆盖到村的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

2、制定河长认领、“河长+检察长”、“河长+警长”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印发会议、信息共享和信息报送、工作督察、考核问责与激励、验收等制度,确保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3、将项目实施的坊城河、西坪河两处补水设施设备,以及5个水美乡村节点,通过政企结对、部门包村、引入民营企业等形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后管护。

五、措施要求

1、落实管护主体,夯实管护责任

为保证水美乡村建后有人管、有人护,在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区河长组织体系,以乡镇辖区包片为单位,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明确职责。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副职负责协调做好水美乡村长效管护工作,包片党政领导为长效管护第一责任人,各村党支部书记为长效管护直接责任人,各村安排专人按河长制要求,具体负责长效管护工作,真正做到常抓不懈、常态管理。

2、加强队伍建设,夯实管护最后一公里

按照河长制要求,涉河乡镇和涉河村庄都要配备管护人员,配齐配强管护队伍,签订管护合同,明确责任区域,确保河道垃圾日产日清。管护人员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各乡镇要把管护经费真正用于河道管护,以保证河流通畅、河道整洁。管护各方要按照管护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真正做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云州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建后管护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区水务局局长、项目属地乡镇党委书记为副组长,相关单位及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水务局,具体负责落实建后管护相关事项,主要职责为组织协调、督查检查、调度考核等。办公室主任由区水务局局长兼任。

各乡镇要把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问题督办、信息通报等相关制度,狠抓工作落实。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责任,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共同推进,保障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建后管护。

2、拓宽资金来源。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水美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以及涉农部门安排的支持我区水美乡村建设并实际整合的项目资金;二是通过政企结对、部门包村等形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后管护;三是村集体自筹资金进行管护;四是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水美乡村管护。最终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管的运行机制。

3、严格督查考核。由区河长办牵头,积极开展水美乡村建设管护“回头看”,对各乡镇随机查看,主要督查河道整治和日常维护情况,做到一季一督查、一季一通报。严格长效管护奖罚制度,每年年底按照考核结果,拨付长效管护奖补资金,形成“层层受考核、级级有责任、干好有奖励、落后有压力”的工作局面,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居民生活现代化。

4、强化监督引导。在河湖显要位置树牌立碑,设置警示标志,设立河长公示牌,公布河段范围、姓名职务、职责和联系方式,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发动社会志愿组织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后管护进行监督和评价。广泛宣传河湖管理保护法律法规,进一步做好舆论引导。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增强中小学生的河湖保护意识。加大河湖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水美乡村管护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政策解读】大同市云州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建后管护实施方案政策解读